優化資源 打造特色品牌
“目前我省糧食生產基本以普通品質的通用糧食為主,優質、專用和特色品種種植比例不高,缺乏行業內領軍品牌。”民盟安徽省委認為,要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和政府的監督引導作用,形成品牌建設合力。
比如整合糧食品牌,目前糧食品牌“多而雜”,但是對內競爭力不強,對外影響力較小。每個糧食企業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都比較低,既不成規模也不利于宣傳推廣。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糧食品牌整體統籌規劃,以優勢產業為依托,以優勢產品為核心,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糧食品牌。要制定專用品牌糧食的長期發展戰略,以我省糧食行業協會為中心,各市、縣(市、區)糧食行業協會為基礎,認真研究制定我省專用品牌糧食發展的宏觀戰略,繼續組織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樹牌活動,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真正打造出一批與我省糧食大省地位相適應的安徽專用品牌糧食。
品牌的影響力取決于傳播力。民進安徽省委建議,積極舉辦和參加國內外高端農業展會,擴大安徽品牌糧食影響力,積極組織糧食企業參加中國農交會、合肥農交會、上海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等,宣傳推介品牌,拓展農產品市場。同時通過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等平臺,擴大安徽品牌糧食美譽度和影響力,打造一批能夠代表現代農業水平,代表安徽農業的品牌,使其獨特風味、優勢品質和優勢價格在國家乃至國際上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糧食品牌化不宜一蹴而就、全面開花,應首先研判可以上升為品牌引領的產品和生產區域,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出真正的糧食品牌,由小做大、由弱做強。 ”九三學社安徽省委提出,以安徽傳統特色、優勢糧食產品為依托,逐步夯實品牌糧食的“安徽名片”。始終圍繞以“品”立“牌”的發展理念,逐步擴大“安徽糧食”的品牌效應、市場佔有、產品價值,最終實現糧食品牌的全覆蓋,引導安徽農業步入健康、可持續、高效發展階段。
科技創新 加快成果轉化
在省政協開展的專題調研中,委員們發現,目前我省專用品牌糧食核心運營企業加工設備陳舊,工藝較落後,烘幹倉儲等設施不完善,產品技術標準、質量體係和品種開發能力較弱,新產品、新工藝、新業態的創新研發遲緩,難以發揮出科技創新驅動和先發優勢的引領發展作用。他們認為,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建立以企業為市場主體、科研單位為研發主體、產學研政金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專用品牌糧食科研成果轉化步伐。
良種是農業的“芯片”,發展專用品牌糧食需要依靠品種創新引領。省政協委員於忠祥建議,省級財政設立專用品種研發專項,重點支持優質專用種質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品種選育重大科研攻關,加速品種創新步伐。同時,按照品質和專用優先的原則,依據市場需求修改《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並鼓勵育種單位自行組織品種試驗,縮短審定時間,加快品種審定步伐和審定通過率,為發展專用品牌糧食提供更多優秀品種。推進成果轉移轉化和公開交易,建立科研成果權益分配制度,切實保護科研單位和企業、個人的品種研發收益。對規模訂單種植優質專用糧食品種生產的,企業要實行優質優價,單收單加,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糧食行業只有推進信息化,才能促進提升糧食流通產業層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省政協委員周可金提出,按照發展現代物流的理念,建設設施配套、產業集中、人才聚集、信息快捷的物流中心服務係統,把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物流、信息流融為一體,形成全省統一的信息採集、處理、分析、發布係統,為糧食企業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信息服務。順應形勢發展糧食電子商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知名電商網站開設糧食產品營銷網店,開展網上展示和網上洽談,推動實體貿易和電商銷售相結合,促進營銷模式創新和品牌提檔升級。
產業聯合 實現利益共享
當前,我省糧食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加工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較低,尤其規模以上優質專用糧食品牌運營核心企業較少較弱,帶動市場能力不強,制約了優質專用糧品牌的打造。省政協專題調研組認為,由于絕大多數糧食品牌運營核心企業與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結合不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沒有真正建立,一旦出現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聯合體內部各經營主體往往只考慮自身利益,而損害共同利益,涵蓋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產業化聯合體有待培育發展。
為此,調研組建議,加強龍頭企業培育,發展一批糧食精加工、深加工、特色加工和流通的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大力發展以企業為龍頭,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糧食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生產、購銷合作等方式,實現三次產業融合、三大主體聯動,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通過要素、產業和利益的緊密連接,實現糧食全價值鏈的利益共享。進一步指導規范聯合體各方的合作內容、合作方式,強化契約落實,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加強產需對接,引導聯合體主動與大型商超對接,走專用品牌糧食精品之路,與電商平臺開展對接與合作,利用“互聯網+”發展線上銷售,拓寬渠道、擴大影響,促進品牌糧食產業升級。
“在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共同創造品牌效益來贏得發展。 ”致公黨安徽省委提出,以簽訂契約為保障,落實專用品牌糧食產業化聯合體產業、要素、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當地糧食產業品牌運營核心企業和生產服務主體簽訂購銷合作協議,並強化落實,實現互利共贏。以提供標準化原料為主線,選擇一批科技素質高、生產經營規范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依托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專業化服務,確保糧食原料生產符合品牌糧食生產的標準。
近日,兩個現代化高標準的立筒倉在阜陽市潁東食品產業園達億糧油建成,單體倉容量為1550噸,可實現糧食自動化裝卸,降低糧食損耗率。據悉,該項目為阜陽市國家物流項目的一部分。特約攝影 王彪
加大扶持 完善激勵機制
優質專用品牌糧食生產,選種的品種對生態環境和栽培技術普遍要求較高,產品質量控制嚴格,單產水平也不如常規生產高。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由于受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民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種植效益尚不明顯,利益驅動不強,一旦遇到災害性年份,效益更難保障,嚴重挫傷廣大農民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積極性,優質優價激勵機制亟待健全。
省政協常委馬露建議,根據我省專用品牌糧食發展實際,以突出解決專用品牌糧食發展中的重點矛盾和關鍵問題為方向,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進專用品牌糧食發展的政策體係。設立專用品牌糧食發展省級專項資金,從基礎設施、產業項目、農業補貼、設施用地等方面,探索建立品牌糧食專用儲備庫,開展分品種收購、分品種貯存。對專用品牌糧食加工企業的專用倉儲建設、技改、融資等方面給予補貼。探索將土地租金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化解專用品牌糧食生產特別是規模經營的自然風險。
民進安徽省委提出,要加大財政扶持、金融服務、項目支持、人才培訓等方面重點扶持力度,對品牌專用糧食收儲的貸款進行貼息,在品牌創建、產品包裝、宣傳推廣、銷售網絡給予補貼。各級政府出資的擔保公司每年安排一定的擔保額度,專項用于聯合體成員貸款擔保。開展聯合體家庭農場的農業政策性保險提標,提標部分的保費由各級財政給予補貼。整合各類涉農項目,優先向產業化聯合體傾斜。研究聯合體服務需求,落實農業科技、農機裝備、農村金融、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