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順義區趙全營鎮興農天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手司慶振吃過午飯,沒有回宿舍休息,而是來到合作社的“機手之家”查資料。據悉,這是本市建起的首個“機手之家”,將成為農機手的大本營,為他們提供多種服務。
28歲的司慶振是合作社里的年輕機手。這幾天,趕在“三秋”農忙前,合作社引進了翻轉犁、免耕精播機等一批新型農機具,小司正忙著組裝調試。遇到技術問題,他便到“機手之家”尋求幫助。“機手之家”是市農業局農機監理總站創建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是全市首個以農機手為服務對象的宣教服務平臺。
近年來,隨著本市農機保有量的增加,農機手的隊伍不斷壯大。以興農天力為例,合作社固定機手有27名,其中本地人12名,多一半都是外地機手。“大夥住在宿舍,工作之余無非就是看電視、玩手機。”司慶振說,特別是年輕機手較少,很渴望和更多年輕同行交流、溝通,聽聽人家都在學什麼新技術。在他看來,現在當一名農機手,可不是只會挂檔、踩油門那麼簡單。一臺進口的大型農機200多萬元,集合了很多智能設備、先進技術,需要不斷學習,了解其中原理。有了“機手之家”,這些需求都能滿足。
據市農機監理總站介紹,“機手之家”將不定期聘請專家,在農機服務組織中開展知識講座、技能培訓、技能比武、機手座談等係列活動,既可以讓農機手學習、交流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又可以展示機手風採。
興農天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領,對“機手之家”建設特別支持,專門把會議室改裝成“機手之家”,目前已舉辦用電、防火安全知識講座,現場演示實際用電操作流程,用慘痛的事故案例詳細介紹了用電、防火的安全注意事項。不僅機手聽得認真,陳領也很受啟示:“我們倉庫里堆放了幾百萬公斤小麥,機庫里有大型機器,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據悉,“機手之家”還將組織大型農機駕駛技能大比武、三秋農機安全操作大講堂和機手運動聯賽等更多內容,充實機手的工作,豐富他們的生活。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