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東樂陵:小棗銷售文章大

2016年09月22日 14:4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山東樂陵金絲小棗迎來收獲季節。在國內最大的千年人工結果森林——30萬畝千年棗林內,紅彤彤的棗兒綴滿枝頭,正應了清代詩人吳泰龐“千家小棗射雲紅”的詩句。

  一棵棵古棗樹儼若一個個天然的大盆景,吸引了大批遊客拍照留念。樂陵市旅遊局局長韓玉傑介紹說,在30萬畝棗林遊覽區內,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棗樹有1.3萬株,百年以上古樹不計其數。遊覽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5%,就是一處天然氧吧。

  每年的金秋九月,樂陵市都會舉辦金絲小棗文化節、紅棗博覽會,帶動了一係列旅遊文化項目。該市先後建設了中國金絲小棗文化博物館、百棗園、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棗鄉人家、棗鄉記憶館等20多處文化旅遊景點,30萬畝棗林遊覽區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范點”“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范點”“省級森林公園”、首批“山東省自駕遊示范點”。

  百棗園里栽植棗樹8000余株,匯聚了國內的優質棗596種。其中有樂陵本地棗160余類,僅金絲小棗就有64種。圓紅、小躺、笨鈴、小木、響鈴、小脆、紫皮、秤砣、亞腰、馬鈴、梨棗……一顆顆精美絕倫的小棗吸引了一批批遊客慕名而來。“以前賣棗,現在光賣‘風景’每年就有9億多元的門票收入。”韓玉傑說。

  中國是棗的故鄉。據史料記載,樂陵金絲小棗的栽培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樂陵人眼里,金絲小棗全身都是寶。從棗皮中可以提取價值18萬元一噸的棗紅色素,枝幹和根可以制成工藝品,核可以制作活性炭,棗可以制成棗片、棗茶、棗汁、棗酒,還可以與花生、核桃放在一起,制成夾心棗、水晶蜜棗……

  樂陵一直在棗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樂陵,一顆小棗實現了從“賣原料”到“賣產品”,再到“賣品牌”“賣旅遊”“賣文化”的華麗轉身。在樂陵百棗綱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顆顆核小肉厚的金絲小棗經過去核、清洗、烘幹等十幾道浸提工序,變成了棗丁、棗片、夾心棗等各種棗制品。公司經理石守華介紹說:“我們公司共有原生棗、夾心棗、蜜餞類、衝調類等86個品種的產品,年加工小棗3500噸,銷售收入1億元,產品暢銷國內200多個城市。”

  目前,樂陵市已發展起小棗深加工企業400多家,匯源、德潤、百棗綱目等60多個品牌圍繞棗的不同吃法開發出10大係列140多種產品,出口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產值達20億元。小棗深加工的發展,還帶起一支1.2萬人的小棗“直銷兵團”和10萬戶小棗種植專業戶,僅此一項,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本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劉敏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