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山東省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為平臺,整合資金3.7億元,在全省遴選43個主產縣,以開展共性技術瓶頸攻關、集成綠色高產高效模式為重點,突出抓好攻關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區”建設,努力實現控水、控肥、控藥“三控”目標,打造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升級版,示范引領種植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建立攻關區,破解技術瓶頸。在每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縣各建立1個攻關試驗區,面積100畝以上。主要針對制約小麥、玉米生產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集成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技術,充分挖掘作物單產潛力,並配套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等新技術、新機具,實現綠色發展與高產高效的有機統一。同時,針對區域內影響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環境改善的共性技術瓶頸問題進行攻關。
打造示范區,集成配套模式。每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縣在生產條件較好、交通便利、有高產創建基礎的成方連片地塊打造1處核心示范區,面積1萬畝以上。區內廣泛推廣應用成熟的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實現耕、種、管、收的統一服務。通過在示范區內大力推廣綜合配套技術,達到農機農藝深度融合、良種良法高度配套,高產高效同步實現、生產生態協調發展,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
建設輻射區,提升帶動能力。每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縣在示范區周圍建立10萬畝以上的輻射區,採用示范區主要的技術措施和主導品種,逐步引導農民轉變常規種植方式,減少農藥、化肥、種子、水資源的使用,提高水、肥、藥利用效率,提高種植效益。通過對輻射區技術人員和農民的培訓,使先進技術得到廣泛推廣,綠色種植理念深入人心,穩步擴大主導品種種植面積和主推技術應用范圍,提高輻射區內科技種田水平。
通過大規模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山東力爭在各項目區內全面實現“三控”目標,即:控水、控肥、控藥。力爭到2020年,作物全生育期實現節水20%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0%,化肥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10%;項目區內良種統一供種率、關鍵技術推廣率、病蟲害統防統治率及耕種管收綜合機械化率均達到100%;項目核心示范區內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50公斤以上、玉米達到650公斤以上,輻射帶動區內小麥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玉米達到600公斤以上。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