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匠心、關心和放心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係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中國的奶源產量和質量這些年提升非常快。一份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現在中國有8000多個奶站,1/3是乳企自建的,還有1/3是規模牧場的,還有一些合作化的養殖區。科學的養殖水平使得牛奶的乳蛋白率已經很高,同時,相關國家標準也在提升。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認為,伊利把嚴苛的質量管理貫穿于產業鏈中,以確保食品安全零事故,這個過程取得了實質成效,“第一,從源頭上確保質量安全;第二,加強全產業鏈的質量檢測;第三,夯實質量和基礎研究;第四,大力做好質量追溯”。
據張劍秋介紹,到2015年,伊利獲得的437項實用新型專利中,有65%以上都與技術相關,為有效破解食品安全問題、促進產業升級提供了新的創新途徑。 “2014年伊利成為國家工信部首批嬰幼兒奶粉可追溯示范企業。目前利用手機和相關的一些手持設備去掃描我們的相關產品,就可以清楚了解到這個產品來自哪個牧場、是哪個廠生產的,以及相關的配方、功能、生產日期、檢驗報告、飲用注意事項等。與此同時,我們還採用VR等新型技術推廣透明品質,敞開生產地大門,並邀請消費者走進工廠、走進我們的牧場,以工業旅遊的方式對生產加工的全過程進行了解和監督。”
“我們堅持60年,就是為了一杯好牛奶。”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歷俊表示,好品質需要有全產業鏈,在這方面,三元有自己的優勢,“一個是有優質的種源,有一個國家奶牛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另外,從養殖的角度來說,奶源是關鍵。三元有EDTM奶牛管養管理體係和標準化質量管理體係,還有高過國家標準的內部標準體係”。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