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國際化已在路上
歐盟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 Wall表示,中國蒙牛、伊利、三元都是頂尖的乳品企業,和全球其他國家的乳品企業沒有什麼差別。他表示,中國消費者不必盲目追捧國外制造的奶粉。近年中國嬰幼兒奶粉質量有非常大的進步。從國際經驗來說,應當從3個方面著力,提高食品安全和消費者信心:一是提高產品標準;二是嚴格執法;三是新的變化要及時與公眾溝通。
張劍秋表示,乳企需要洞察中國乳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動力。隨著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持續提升,消費者對乳制品的訴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從單純的關注質量保障,轉變為更加強調營養健康、營養安全,因此,對于高品質乳制品的消費需求已經成為乳品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重要趨勢。高標準的全產業鏈的運作是保證高品質乳制品的關鍵所在。此外,國際乳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市場等,都在加速流動和進行融合,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布局全球,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也在深耕中國市場,這種跨越國界和區域的全球產業鏈的融合,超越了傳統的食品安全的保障范疇,成為了下一步乳企可持續發展的新課題。全球產業鏈任何一環高標準的鏈接和協同,都是企業發展優質乳品的新動力。近年來,伊利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在大洋洲、歐洲、美洲等乳業發達的板塊,搭建了全球相關的資源和創新的骨幹網絡,實現了全球的產業鏈布局,同時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相繼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乳制品,極大地滿足了廣大的消費者對乳制品的不同需求。
陳歷俊認為,創新是中國乳業差異化競爭的機會。滿足消費者的營養需求,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是中國乳品行業的使命,“作為乳品企業,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我們自己的產品是否有利于國民的健康”。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