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90後"豬肉佬"用互聯網+思路4個月賣出700頭豬

2016年06月22日 13:44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擔憂

  豬肉價格走勢

  客源還不穩定

  通過網上眾籌養豬的方式,郭凱和莊旭檳的創業公司短期內實現了收支平衡。然而作為創業老兵的郭凱的憂患意識提醒他,最難的時候仍未過去。

  互聯網養豬的好處在于砍掉了傳統養豬銷售產業鏈中“豬中介”、一級批發市場和二級批發市場三個環節,讓肉價直接對接消費者,並且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把控和溯源豬肉的來源。不過,豬肉價格的走勢仍是未知數。國內機構監測數據顯示,生豬價格持續上漲16個月後,6月13日開始持續下跌。

  “養豬行業一般是3年一個小周期,5年一個大周期。”郭凱寄望于合作的大型豬企的實力,這家企業下遊對接有100多個豬肉檔口。他希望豬肉價格即使下跌,零售價格波動也不至于很大。

  莊旭檳說,合同上也和養殖場約定,飼養的小豬在期滿後假如顧客不要,需要按照合同回購,這也間接保障了投資者的利益。

  “六脈神豬”、“獨孤九豬”……

  店員的形象很吸睛

  而最大的挑戰還在于消費群體的觀念,很多人仍對互聯網眾籌養豬的認識持保留態度。在他們的檔口,吸引大媽們來買肉的更多還是現場“買豬肉送菜”、“送雞蛋”等小實惠。而對互聯網養豬有興趣的年輕人們,卻還沒到居家煮飯、對豬肉有剛需的年齡。

  莊旭檳和小夥伴們如今經常出沒在嬰兒遊泳館、幼兒園、兒童攝影中心派送傳單,希望可以吸引這些年輕爸媽,從而形成對豬肉品質有實際需求的穩定的客源。為吸引年輕消費群體,他們甚至還給每位店員設計了相對應的卡通武俠形象。郭凱是“六脈神豬”,莊旭檳是“獨孤九豬”,吳德湫是“分筋錯骨豬”,每個人都有網遊里面相對應的特點和技能。

  未來,社區將成為這群年輕人賣豬肉的主戰場。“數據統計中國人人均消費豬肉每年是64公斤,像我們檔口在的社區,有7000戶居民,如果全到我們檔口買肉,這個量就不得了。”莊旭檳期待,在網上賣豬到一定量後,未來在客戶聚集的小區,這樣的社區實體店模板可以鋪開更多。

  上班時這群年輕人討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豬肉。平日下班的時候,幾個年輕人經常會聚在一起,用唱歌釋放壓力。不過,他們唱歌比賽的獎品還是離不開豬肉,只不過獎勵的是不同豬肉的部位。

  不再朝九晚五地上班,莊旭檳的家人多次勸他回潮汕。“我在老家生活了20多年,如果回家,一輩子一眼就看到頭了。在這里還有未知的機會,我很可能會成功。”這群創業的小夥伴認為,像業內標桿“壹號土豬”一樣發展的機會已不復存在,然而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他們還有可能在這個市場上拼搏到一席之地。

  亮點

  買豬也能投資理財

  考慮到大多數家庭難以一次吃完一整頭豬,他們也提供了另外兩種方案。一種是可以儲值的豬肉卡,可以打折優惠用于日常買肉消費。另外一種則是由公司代銷,將本金和收益到期返還給顧客,飼養豬變成了一種投資理財的方式。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